出生在戈壁滩上一个石油小镇的许洁,从小就听周围人传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孩童时的她对石油的记忆是姥爷唤醒柴达木的驼铃声响,是父亲扎根荒凉戈壁的青春热血,是母亲面对孤寂荒漠的从容坚定。滚滚风沙下,“石油梦”的种子早已在心中悄然发芽;巍巍钻塔上,石油人的精神早已在她内心深深铭刻。在与刘毅相恋的日子里,许洁总会时不时提到她曾生活工作过的油田,讲起在那西北边陲的人和事。凛冽的北风、高悬的烈日、漫天的黄沙……压不弯的是石油人的脊梁,撼不动的是石油人的梦想,“长征精神”“玉门精神”“铁人精神”让年轻的石油血脉更是锐不可当。刘毅读懂了许洁内心的声音,他知道这个女孩眼里的光都来自她对石油炽烈的爱。年8月,刘毅追随许洁,来到了西南油气田安研院博士后工作站,两人接来了寄养在西安老家的两个小孩。自此,四口之家终于结束了三地分居的日子,完成了在成都的胜利“会师”。
时光回到博士一年级,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图书馆里正在举办“与20年后的自己对话”活动。大家纷纷写下寄语给20年后的自己。相互传看中一行文字引起了许洁的注意,“广袤研究域,不独往!慢慢科研路,愿往之!”正是这句话,让刘毅走进了她的人生。此后的时光,他俩共同扛过科研压力,不断鼓励彼此,相伴而行。
中科院向来对科研工作要求极严,对博士毕业的SCI文章级别要求也很高。如何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如何发表分区等级更高的论文?如何提升论文的影响因子?是这对博士夫妻经常讨论的问题。3年时间里,刘毅所在的项目组承担了很多国家专项和自然基金项目,在多次接触国际专家后,他的学术水平不断提升,仅SCI文章就有9篇之多,其中不乏一区和二区的文章,影响因子更是高达32.5。相较而言,在博士生涯的头两年,一篇文章都没形成的许洁显得十分焦虑。看着处于科研瓶颈的妻子,刘博士一边鼓励她,一边帮她查找文献、梳理思路。终于,在第3年,许洁一口气以第一作者发了3篇SCI,其中二区一篇,以及2篇IEEE。在答辩致谢时许洁激动地说道:“感谢我的老公,没有他的鼓励就没有今天的我!”
年博士毕业的许洁,陆续接到高校、科研院所的任职通知,但内心对石油行业的热爱,让她毅然决然的选择投身油气事业,只身来到成都。在这里,许洁见证了西南油气田公司全面建成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巍巍圣灯下一副逶迤画卷正徐徐展开,她感受到蓬勃朝气,这朝气正焕发出无限力量,同时也点燃了她内心的“蓝色希望”。她渴望将自己的全部知识都投入这气浪翻滚的巴蜀大地,更渴望将自己的科研抱负融进这“气大庆”的宏图伟业,让“蓝色希望”在绿色生态技术的庇佑下展翅翱翔。她把安研院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为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与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讲给丈夫,并由衷的希望丈夫能够和她一起为油气事业而奋斗。
终于,在她的感染下,已是中科院研究所副研究员的丈夫“妥协”了。作出这样的决定,于刘毅而言并非易事。一方面对自己正在开展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有不舍,另一方面对自己带的研究生多有愧疚。但经过反复考虑,为了家庭,为了爱情,也为了妻子的石油梦,犹豫再三后,他还是决定跨越千里,来到妻子身边,开启全新的工作之路。
如今,许洁成了“土”博士,每天都在为生物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土壤修复而努力,刘毅则成了“气”博士,致力于解决温室气体排放中的诸多环保问题。大伙笑称夫妻俩,一个管天一个管地,而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将在新的天地里不断上演。
通讯员
胡思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