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人人都是美丽中国的受益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污染防治攻坚战也为小康社会铺就了绿色的底色。“十四五”,我国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续写美丽中国的新篇章。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专栏,记录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宝贵经验,见证老百姓身边的美丽“生态画卷”。
---------------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周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评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15年过去,全面小康的生活图景和美丽中国的江山画卷徐徐铺开,它们彰显了实践的答案,也坚定着未来的方向。
给老百姓看得见的幸福感
曾经,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守着黄河无水看,身居水城用水难”。为此,洛阳市通过“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引水补源,解决河流断流和水质不优的问题。昔日荒草丛生的废弃河道,如今已变为居民身边的生态文化公园,老百姓“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小桥流水,青砖绿瓦,掩映于绵延茶海,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因绿而兴”。近年来,浮梁将自然风物转化为人文资源,保存着数百个宋代古窑址的街市廊道成了打造电商、民宿、旅游经济的沃土,为老百姓创造了新的增收方式。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给空心村注入新鲜血液,游人品茗入窑,亦享栖居山林的诗意。
11月30日,孟津县、浮梁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事实上,在一段时间里,不少地方看不到绿水青山,只求金山银山,一味索取资源。而当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开始凸显,人们才意识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环境是发展的根本所在。
贵州威宁草海,这一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曾因人类排水种田,从45平方公里缩小到5平方公里。它是长江上游的断面之一,是珍稀鸟类黑颈鹤的栖息地。一片湖搅动一个生态,云贵高原的气候也受到影响,极端恶劣天气频发。
经过近5年退城还湖、退村还湖、退耕还湖,同时治污净湖、造林涵湖,草海重新吸引了黑颈鹤来此过冬。
浙江安吉余村曾面临发展和保护的两难境地,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摒弃了矿山、造纸等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生态竹木等绿色产业,走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路。
生态优势也是经济优势
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也是经济优势。
有“首都后花园”之称的怀柔在年至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5年居北京市第一。凭借秀美风光,怀柔科学城、雁栖湖国际会都、中国影都落地引流,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年至年,雁栖湖国际会都共承办各类会议会展场次,综合收入17.57亿元。去年一年,怀柔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实现年度营业收入92.6亿元,带动区文化产业入库税收11.69亿元。
一线超大型城市深圳也有一张自己独特的名片——“深圳蓝”。它将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做到精细,建立了全国首个“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公众能及时了解自己所在街道的空气质量状况。
深圳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近一半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无废城市”试点之一,它还在探索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模式。
作为全国改革的急先锋,在生态文明创建方面,深圳也跑在最前列,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的副省级城市。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建设,一批过去“一油独大”“一煤独大”“一矿独大”的地区逐步摆脱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一批工业发达但污染严重的地区实现了绿色转型,一批生态优良、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初步培育形成绿色增长点。
绿色制度创新层出不穷
这几年,绿色制度创新层出不穷。河长制、湖长制让每一条水流都有了归属,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对区域治理起到明显的激励效果,多地把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形成“绿色政绩观”。
13年前,中国首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在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畔揭牌成立,开启了中国地方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探索之路。清镇市人民法院院长舒子贵说,环境司法是要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线,环境违法案件重审判,也重化解,不是“搞垮”企业,而是要让企业整改,修复环境。
连续15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首位的昆山市,在当地推行绿色金融服务,设立15亿元技改基金,对企业环保设施技术改造支出给予10%的综合奖补,并实施差别化价格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中水回用、提标排放,企业每减排1吨废水补助10元,实现消减废水排放2.5万吨/天,切实让企业尝到环保的甜头。
截至今年,浙江已有25地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年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年成为全国16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中首个通过验收的省份,同年,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已连续数年居全国第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索尔海姆曾访问浙江省多地,对浙江的绿色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
更多的浙江样本、深圳样本正在组成中国样本,进而为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看来,“十四五”时期,要提倡全社会向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转型,打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运行的关键堵点,以问题为导向,对生态文明体制和制度进行集成创新。将各地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的资源禀赋逐步转化成为绿色产业基础,将绿水青山全面、系统、深入、高质量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