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人类活动对于河湖水系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湖泊因为人类活动而消亡。有许多是为了耕地的发展,人地矛盾的凸出而泄湖造田或者围湖造田,也有的是因为人类活动使用水而缺水干涸。但是,也有一些是人类活动中人工形成的湖。这部分湖泊大部分是作为水库,大型蓄水池存在的,有一部分还可以发电,或者是为了航运进行的河道整治中形成的湖泊。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介绍了罗布泊,洞庭湖,青海湖,呼伦湖,里下河诸湖,汾河中游诸湖的变迁。回顾上一期点击这里哦~
地理视野——湖泊变迁(中国篇一)
地理视野——湖泊变迁(中国篇二)
对于人工湖,上一期内容中介绍的洪泽湖,高邮湖就属于平原人工湖。
这两个湖就是人工湖,元朝开凿运河时候,西大堤堰塞淤积形成的湖泊。而在华夏大地,还有其他的人工湖泊。这都是人类活动利用改造自然的见证。
No7:京密引水渠诸湖
北京平原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灌溉水源稳定,自古以来就是丰腴之地。但是在早期,北京东南方是一片河湖纵横的沼泽洼地,而北方,东北方,西面都是大山,能够进入北京的唯一的通道,就是西南永定河卢沟桥的一带。在这里渡永定河进入北京平原。因而,在永定河渡口附近,最有可能发育城市。但是永定河流域处于季风区末梢,降水变率很大,时而汹涌泛滥,时而缺水断流。所以为了避免水灾,城市又不能在永定河边上,只能选择一个既靠近又不能太近永定河的位置。燕国都蓟建立标志着北京建城的开端,历经变迁,今天的北京城是元朝的时候规划修建的。元朝的时候,确定了北京城的规模,而今天北京城的许多道路,也是元朝时候定型。比如说北京九城城门街道再加肃清门街(今学院南路),和平里北街,还有城内著名的鼓楼西大街,鼓楼东大街,南锣鼓巷等。
北京城图(元大都时期)
京密引水渠水系起源和变迁
京密引水渠修建于建国后,但是引水模式和线路走向,起源于元朝。
元时期北京运河水系引水排水示意图
元朝时候,郭守敬创造性设计了从西北方向引水的“白浮泉引水渠”,这个渠道走向实际就是京密引水渠的下游段,颐和园的昆明湖和北京城内的水系,也是此时设计形成的人工湖。郭守敬将水引入今天北京城内的永定河古河道,形成了两个人工湖,积水潭和太液池,也就是今天的什刹海(前海+后海+西海合称什刹海)和北海中海等水域。
实际上,水运进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北京海拔比天津高40多米,这就需要大量而且稳定的水源,元朝郭守敬通过设计白浮泉引水渠,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城中人工湖,和多级船闸,实现了北京的通航。这也诞生了北京第一批人工湖。
解放以后,为了治理河湖解决饮水和洪涝问题,修建了中国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库,官厅水库。随后,沿着郭守敬的古运河,按照郭守敬沿着山口修筑引水渠,承接众多河溪的思路,进一步延伸到东北部,密云水库,北台上水库(雁栖湖),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应运而生。这一系列水库,在引水渠的沟通下,如同明珠一般,镶嵌在京城北部。
京密引水渠源区-两库一渠示意图
早期水系在入京城前,经过一些洼地时候还形成了一些湖泊,比如说紫竹湖,高梁湖,北太平湖(现已干涸),玉渊潭,八一湖等。这些湖泊现在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马上玉渊潭的樱花就要盛开了,受气候影响,今年的花可能开的更早。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密云水库是北京唯一的饮用水源。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通,北京将有水资源更充沛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这之后,京密引水渠并没有废弃,而是利用水泵扬水,反向补给密云水库。曾经几度缺水告急的水库,又恢复了当年的水面。
No8: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水库,也是南水北调最核心的水源地。不论是库容还是水域面积,这两个水库都在中国处于前列。这两个人工湖,给华夏大地防洪,抗旱,航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利在千秋。
水库修建的论证
三峡工程是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几代中国人(包括欧美专家)接力攀登,历经百年风雨周折而得以实现的宏伟工程。
1、孙中山早在年制定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三峡水闸、开发长江水电的设想。
在当时,中外专家就已经在考察论证三峡的可行性,但是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此规模的水利建设,只能成为空想。年孙中山先生提出水力以生电等挽救民族危亡、定国安邦之道。这也是初步的三峡水利的设想。
2、抗战时期中美订约共同开发三峡水力,世界著名坝工专家提出了兼顾发电、航运、防洪、灌溉等多目标开发的萨凡奇计划。
抗战结束后,我们的水利建设看到了曙光,但是由于内战等原因,建设仍然不能付诸实践。国家建设的重任,只能落在后面的人们的肩上了。
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治理长江水害、开发长江水力资源极为重视,并成功付诸实践。
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的著名诗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即为三峡工程有感而发。一次次的水旱灾害,更是把工程建设的迫切性提上日程。经过数十年的论证,严谨的规划,年,随着大江截流的开始,三峡建设终于动工。
由于谐音关系,一提到三峡,会联想到三门峡。但是,人们所担心三峡水库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个都没有出现。首先就是泥沙淤积这个问题,这早在丹江口水库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实践论证。关于地质的稳定性,科学家基于严谨的考察发现,这里是“上帝赋予”无与伦比的完美水库大坝选址,处于一块完美完整的花岗岩中,可以保持稳固,水库蓄水也不会像广东新丰江水库那样诱发地震。而三峡带来的巨大效益,远远大于各项投入。
水库塑造上游地貌的显著例子是三门峡水库对于黄河小北河段,汾河下游,渭河下游的影响,主要是高水位带来的顶托效应导致排水不畅,盐渍化。以及河流分叉改道,泥沙淤积河道变浅变宽。但是这些问题是不会在长江出现的。
汾河河道变迁
No9:千岛湖
点击往期内容,可以看到千岛湖又一次映入视野的事件
地理热点素材:歙县内涝和千岛湖,
本期内容对千岛湖和浙江的水库做简要的介绍。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部,也是中部海岸线最东端。浙江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包括嘉湖平原,宁绍杭平原。这些平原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其他大部分地方是山地,山间有一些盆地,重要的盆地有金华盆地,衢州盆地还有一些沿海的小盆地等等。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丰沛,达-毫米。但是其地形又决定了浙江巨大的径流系数,降水总是很快很充分的转化为径流,这么高的降水量,带来许多丰沛的河流,但是这些河流有个共同点,流程短,流速快。在旱季,常常面临缺水的困扰。对于这个面向大海又有许多条丰水河流的浙江来说,缺水是一个既讽刺又现实的问题。怎么办?唯有修建水库,蓄水备旱防洪。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也就是浙江最早修建也是规模最大的水库,浙北平原多万人的生计得以庇护在这个水库之下。
浙江省地势和新安江水库位置示意图
千岛湖的建设历史
淳安县千岛湖示意图
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属于钱塘江流域,是新安江水电站拦蓄而成的人工湖,水库年建成。水库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面积约平方千米,蓄水量可达亿立方米。由于新安江水库所处区域是矮丘陵区,密集分布着许多山头,在蓄水之后,这些山头就形成了许许多多岛屿,多达个,于是新安江水库又有千岛湖之称。
这个水库的水一流,农夫山泉的水源地就在这里,而水库的修建,对于浙北平原的灌溉,防洪,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而其本身作为一个5A景点带来的旅游收入,也相当可观。
几十年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新安江带来的直接间接利益,远远大于当初建设的投入。未来,我们将继续享受基础建设带来的红利。
实际上,除了新安江水库,在南部的瓯江流域,还规划了一个差不多规模的水库,就是丽水水库。修建丽水水库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搬迁,植被清除等工作。但是,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这个水库在进行了前期工作之后,又下马了。但是,在地图上可以见证这些。
这三张图分别是,,,年的浙江省地图,可以发现“丽水”这个地名的变化。
由于修建水库,丽水城区要被淹没,因而丽水地区行署就搬迁到上游的云和县了。云和县行政中心也是按照地区中心规模修建的,但是由于水库修建计划搁浅,最后地区行署又搬回丽水。
水库泡汤搬回原地的丽水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水库最终建成,现在的格局又会是什么样呢?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