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的一周,时政记者都累得人仰马翻。众人感慨,报道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轮流干活尚且如此,习近平主席又有多么辛劳!
习主席的“一带一路”节奏,也是中国效率的生动写照。一天14场双边会见,活动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一周里,习主席在几处会场往返奔波,演讲、会谈、会见,一天10多个小时,日程紧凑密集。他的一言一行都向国际社会展示着中国形象、传递着中国声音。
在国际劳动节,人民日报推出一部短片,《致敬所有用心的劳动者》。视频很走心,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习主席。
读懂他的忙碌和辛劳,要从“一带一路”这件事说起。
远见
两年前,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细心的人们注意到,论坛名称并没有注明是“第一届”。在前几天会见外国政要时,习主席提到此事:“我们本来没有定要举行第二届论坛,看来还‘收不住’,将来还会继续举办,这也说明‘一带一路’日益深入人心。”
从历史的维度看,两年时间并不长。此次高峰论坛,39位外方领导人、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多位外宾……同首届论坛相比,变化不仅在于数字的增长。
曾经,每一个沿线国家面前摆放着同一道选择题:对“一带一路”是参与其中还是置身度外,同宝贵的历史性机遇是双手紧握还是擦肩而过?
在很多国家看来,答案清晰明了。
此次论坛,有15位外方领导人出席过首届高峰论坛。会见时,我发现多位政要不约而同强调了同一句话:“从一开始我们就积极响应和参与这一倡议。”希腊总理齐普拉斯为希腊的远见颇感自豪:“因为我们认为‘一带一路’会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意大利总理孔特。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选择合作也是选择远见,选择未来。参加此次论坛的意大利总理孔特,前不久刚在罗马接待了习主席,并共同见证意大利签署七国集团中首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英国首相特别代表哈蒙德参会,他一再表示:“英国是‘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今天汇聚一堂,意味着各国选择了希望和合作,而非冲突和对抗。”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话,耐人寻味。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讲到了三个“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应者云集或许可从这席话里寻到缘由: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
福祉
静听与会嘉宾发言,反复听到同一个词:“福祉”。
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言前,我在猜想他会不会讲到斯梅代雷沃钢厂,果然,他的讲述带着感情,也带来了最新进展:目前钢厂已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所在城市失业率由18%降至6%。
习主席曾到访那里,万人空巷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在濒临失业的老厂员工眼中,“一带一路”是“饭碗”和新生活。
“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对沿线国家的人民来说,“一带一路”意味着什么呢?水和电、路和桥、医院……一切皆有希望,一切正在改变。
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智利总统皮涅拉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智利总统皮涅拉告诉习主席,我们非常敬仰伟大的中国,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为人类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还有一个她十分看重的身份,缅甸共建“一带一路”实施领导委员会主席。她说,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本地区,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更多福祉。
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这样的赞誉源于事实,发自肺腑。“在论坛上,所有人都在谈论‘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利好。”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如此总结。
“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写入了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不用中国自己说,外国领导人纷纷站出来主动驳斥抹黑和歪曲。他们说:“‘一带一路’没有制造债务陷阱”“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负面影响”“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吉布提总统盖莱表示,外界那些无端指责不会动摇我们对“一带一路”的信心,不会动摇我们对中国的信任。
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此次高峰论坛一大亮点,是确立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目标。这也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做事风格。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接着一步往前走。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完成了立柱架梁的总体布局,下一步是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希望在望,未来已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