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雁栖湖 >> 雁栖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张晓东中关村要做一带一路合作的排头兵

来源:雁栖湖 时间:2023/2/13
北京青春痘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60287.html

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六保’任务,助推全球产业链畅通”为主题的第六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营商环境研讨会,7月8日开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和中企创新大厦拉开序幕。

在高端对话环节,《“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编委会副主任,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理事长张晓东就“传承与创新——从历史看未来”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主要内容:

我们在新华社国际部的支持下,共同举办了一个活动——“‘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这个活动成果之一就是把这个成果集结成册,出了一本书。《“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其实不是狭义的一个中关村的概念。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它的前身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关村一条街”,也叫“电子一条街”。现在发展成了中国高新技术聚集的高地,这里有大大小小3万多家高科技企业,俗称“中国的硅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在这个地方发展得非常快,甚至是在引领国际,引领中国创新技术的发展。

这个活动在当时受到很多媒体的诟病,认为是要把过剩的产能输出去。“中关村”这三个字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创新科技,所以我们要把中国创新科技企业在海外的一些案例、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历,收集起来,然后把它展示给国内外的大众。所以这本书最终成稿有6种语言,中、俄、英、阿、西、法6种语言面向世界发行的。这是中国第一本中国创新科技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案例故事。所以新华社也把它列为了当年的重点项目。

我想“一带一路”很多人还不是特别了解。我们在年的时候,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有63家机构率先发起成立了“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促进会发起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建设一个平台,帮助企业抱团走出去。那么这个抱团到底怎么抱?中关村层面很多企业家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首先发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年中关村就开始先行先试,我想这就是中关村的文化。我们想要建立这么一个平台,有一批企业家尽管对“一带一路”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但是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特别是给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个大机遇。于是,“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应运而生。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全国性“一带一路”的社会组织。

我觉得这既是巧合也是必然。几位专家还提出了园区“一带一路”发展的概念。我们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中关村的优势:单个企业的创新科技优势,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想要走到“一带一路”去,我们必须得有平台,必须得有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就是科技园区,在“一带一路”上,无论是独立地去建设还是进行合作,科技园区都是我们国家推向“一带一路”公共产品的其中之一。所以中关村的优势在哪里?中关村的优势就是创新创业发展40年,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在园区中,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服务,这些方面都是我们的优势。

另外,“中关村”这三个字是一个品牌,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名片。所以在中关村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这里协同创新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所以我们认为,像中关村这样的创新科技园区或者高新技术园区,走向海外的时候,应该做“一带一路”的排头兵,而不仅仅是传统产业。即便是传统产业,也需要创新,也需要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不断地升级,这样我们才能在“一带一路”中立得住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我们在推动中国创新科技跟“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创新同步,就很好地支撑和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也符合我们三共的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疫情期间其实对于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冲击是比较大的。所谓的冲击是什么呢?把很多需要见面的工作停下来了,由于交通物流等等原因,我们的人出不去,别人想进来也进不来。但是我相信这是暂时的。

但这个时间正好是一个机会,给了我们去打磨中国方案的机会。我们现在就正在研究疫后重建的项目以及行动计划。

这种行动计划,正是中国方案落地过程当中的一种升级。就像我们说疫情来了,我们向外国捐点口罩、防护服的同时,把中国的抗疫方案、经验也给他。我觉得这才是未来建立共同体的一种方式。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国外的领导人,其中有一个是加纳的前领导人。我到他家里去拜访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跟我讲,他跟我们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友情。他说他去年来过中国,他去过中关村、内蒙古这些地方访问。他说,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非常快,希望中国能够和非洲国家(加纳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手拉手来共同发展,中国和加纳合作建设高科技园区。

还有一位也是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我们在探讨关于中国产品到当地发展的时候,他说,我希望的不仅仅是你把拖拉机带过来,我还希望把你们的滴灌技术、种子技术、高效农庄的解决方案带过来,能够把我们国家的农业带起来。所以我有一种很深的感受就是,很多国家在科技发展上有强烈的需求,他们一直在看着中国怎么做。我相信之所以有那些负面的声音,是因为我们确实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但是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资源,有这样的方案,可以以园区的形式,或者以其他的形式,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

最后,我还想谈一个观点。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人在中亚地区做过一个对中国企业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与日本、韩国等企业相比,排名是靠后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企业走出去除了要做好市场化之外,还要加强社会责任感,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还需要让当地人能够深入地了解我们的企业,我们是带着使命来的,带着担当来的,带着国家的责任来的。所以需要企业当地化,需要企业培养为我们国家或者为双边合作服务的高端人才。

所以在中关村有一个“藤蔓计划”,也就国际青年的创新创业计划,就是把在华的留学生组织起来,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入到中国的企业去,让他们去实习、去培训、去考察、去产业孵化。然后让这些人毕业之后,能够快速地进入到中国的企业去,为中国的企业落地当地提供更多更深层次的服务。

那么这样一来,当当地的民众和我们的企业发生矛盾,或者是不理解,或者是冲突的时候,这些人能够站出来,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立足。他们就变成了我们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方面发展的一个桥梁和纽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