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雁栖湖 >> 雁栖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让我们走进5个军人家庭,聆听他们讲述爷爷

来源:雁栖湖 时间:2023/1/26
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4621613.html

跑好“接力棒”

牛洪宇、王世民\推荐整理

寒露时节,狂风呼啸,辽西腹地某训练基地内,坦克驾驶训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某合成旅中士刘政阳驾驶着坦克呼啸而过,完美地通过障碍,地段裁判举旗报出成绩:“53秒!”

“刘政阳太厉害了,拿了坦克驾驶比武全旅 !”在旅里的军事训练龙虎榜前,刘政阳成了官兵热议的人。

年,刘政阳怀揣着建功军营的梦想报名参军。入伍前,爷爷刘振江在车站为刘政阳送行。看着孙子胸前戴着的大红花,爷爷深情地说:“有句话你要记住,当兵别怕苦,训练别怕累,打仗别怕死!”

刘振江14岁参军入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边境作战,经历上百场恶仗,右臂子弹穿孔,左腿被炮弹炸伤……直到今日,他身上仍有10多处零碎的弹片。

小时候,刘政阳爱待在爷爷身边,摸着爷爷的军功章,听他讲当年的战斗故事。对于刘政阳来说,笔挺的军装就是他眼中最美丽的衣服,嘹亮的军号就是最动听的旋律。

在新兵连,刘政阳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的节奏。年龄不大的他,却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

在一次畅谈军旅梦想时,很多战士说是考军校、转士官、学技术,而刘政阳的回答是:“我要向先辈学习,当个能打仗的兵!”

在训练场,身体素质并不突出的刘政阳总是拼得最狠的那一个。队列训练,他站到浑身湿透;据枪瞄准,他练到双肘磨破;体能训练,他总是练到双腿颤抖……

每当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刘政阳就会想起爷爷身上的伤疤,想起战场上那些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年,刘振江随部队入朝作战。一次战斗中,他身边的机枪枪架被炮弹打坏了。为掩护部队冲锋,刘振江用自己的身体当枪架,双肩扛起火热的枪身,为机枪手指引方向。机枪喷射的火舌烫焦了他的手臂,但他一声不吭,一直坚持到部队成功占领高地。

爷爷这种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励着刘政阳。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新兵结业考核时,他以优异成绩获评训练标兵。

年,旅里组织岗位练兵比武,刘政阳作为驾驶尖子被推荐上去。此时部队刚刚移防换装,装备陌生、训练场地不熟悉……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比武难度直线攀升。

“当年,爷爷和战友用小米加步枪都能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我又有什么理由拿不到 !”刘政阳志在必得,给自己定下 的目标。

那年7月的辽北大地酷暑难耐,坦克驾驶舱热得像个大蒸笼,但刘政阳没有受到丝毫影响。1遍、2遍、3遍……他不停地在驾驶室里练习,只为形成肌肉记忆。每次从坦克里出来时,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

对刘政阳来说,晴天晒脱皮,雨天一身泥,已是训练常态。正是这种不服输的韧劲,让刘政阳在短时间内熟悉了新装备。最终,他在旅里的比武中披荆斩棘,取得坦克车组驾驶 名的好成绩。

刘政阳说:“从战火硝烟到和平年代,我要跑好爷爷留下的‘接力棒’,在岗位苦练硬功,在军营建功立业。”

心系军功章

付恩辉、赵万里\推荐整理

“我要像爷爷一样,把军功章挂在胸前!”每当有人问某防空旅上等兵黄振为什么二次入伍,他都会这样坚毅地回答。

黄振从小就喜欢军装,因为家里的相册中多见亲人的军装照,有爷爷、父亲、叔叔、哥哥的,每一张都英姿飒爽。那时,黄振就经常想象自己穿上军装的模样。

黄振7岁那年,在抽屉里意外翻出一枚银白色的奖章,图案是一名持枪站立的战士,他追着大人问奖章的来历。

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黄振,这是爷爷从抗美援朝战场上拿命换回来的,是朝鲜政府颁发的抗美援朝二级战士银质奖章。

年4月,爷爷奔赴前线。在朝鲜的崇山峻岭、冰天雪地里战斗了两年。一个排的战友,只有两个人生还。

爷爷总是不愿过多提及那段烽火岁月,一直告诉后辈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黄振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他因患强直性脊柱炎,不得不遗憾地离开部队。在部队未能获得一枚军功章,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

年,黄振刚满16岁便报名参军,但因年龄太小未能如愿。他没有放弃,一边读中专一边锻炼身体。一年后,他成了一名武警战士。

工作中,无论是在天安门广场巡逻,还是在雁栖湖畔站岗,黄振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

然而在一次格斗训练中,黄振意外受伤,左脚趾骨折,最终怀着遗憾退伍,与军功章擦肩而过。

父亲安慰黄振说,当过兵,终身就是兵,身上就会留下军人的印记,人生有过当兵的经历,就不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然而,黄振觉得这个兵还没当够!

年,黄振再次报名参军,但伤病尚未痊愈,未能如愿。经过一年的休养恢复,他再次应征,如愿来到部队。

看着熟悉的军营,黄振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拿到属于自己的军功章。

虽然是二次入伍,黄振在新兵训练中仍然把自己当作一名新兵,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严格要求。

新兵下连恰逢野外驻训,黄振被连队选为先遣队员。尽管训练强度大、实际困难多,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累了的时候,想想爷爷一把炒面一把雪、一件单衣一杆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过往,我就充满了力量。”

那段时间,多斤的沙袋,黄振扛起来就跑;由于挖工事,他的双手血泡摞血泡;熄灯后,他靠着枕头就会睡着……

如今,黄振已然成为同年兵中的佼佼者,但他从未懈怠,加班加点学专业、练技能。

这些年,黄振养成了随时整理着装的习惯。他说:“这身军装,我想穿一辈子,直到胸前挂满军功章!”

来到鸭绿江畔

王钟卫\推荐整理

初秋塞北,某合成旅中士冉立智深入“敌”后,利用侦察作业器材向观察所准确上报“敌”阵地坐标。随着阵阵火舌喷出,目标区域瞬间变为一片火海。

“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战士生来就为上战场……”硝烟未散,阵地上响起嘹亮的歌声。

歌声越传越远,把冉立智的思绪拉回童年。那时,他经常躺在爷爷怀里,听爷爷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心动魄的故事。

冉立智的爷爷名叫冉九思,年入朝作战。作为一名文艺骨干,冉九思不仅为 官兵慰问演出,自己还担任卫生员,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结束后,冉九思退伍返乡,当起了农民。虽然扛起了锄头,但在田间地头,哼唱军歌依然是他的 。在乡亲眼里,冉九思种地是个“好把式”,唱军歌也字正腔圆。

“雄赳赳,气昂昂, ……”冉立智学唱的 首军歌,就是从爷爷那儿学来的,这首军歌伴随他的整个童年。

大学毕业后,冉立智参军入伍。当收到入伍通知书的时候,没想到也曾有过参军梦想的父亲居然比他还开心。临行前,父亲一字一顿地对他说:“向爷爷学习,在部队好好干。”冉立智明白,参军入伍既能追随爷爷的脚步,也将承载父亲的梦想,自己无论如何都得争口气。

新兵训练结束,一心想当炮长的冉立智被分到文化要求更高的炮兵侦察专业。虽有些遗憾,但他告诉自己“:当不了炮长,就成为一名 的炮兵侦察员!”

那段时间,部队每天的早训和夜训抓得很紧,炮兵侦察专业的基本运算又弄得冉立智头晕眼花。他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无论多忙,每天也要多学半个小时。

基本运算、识图用图……换季保养中,新上漆的三脚架都被冉立智摸得锃光瓦亮。睡觉前,他还不忘默念几遍侦察理论知识。

“冲锋在前,不畏艰险”,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冉立智郑重地写下这8个字,以此激励自己。虽然体格瘦小,但每次冬季训练,他都会自告奋勇地扛着连旗走在最前面,每天翻山越岭奔走几十公里。

寒风一吹,被汗水浸透的内衣会贴在身上,更让人感到寒凉。每当此时,冉立智都会想起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爷爷身着单薄的衣服奋勇杀敌、在战斗间隙为战友唱歌鼓劲的场景。

想着想着,冉立智总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军歌,还和战友互相打气:“抗美援朝战场上, 官兵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用热血铸起钢铁堡垒,我们这点苦累算什么!”大家听后备受鼓舞,训练热情高涨。

冉立智所在单位的营区就在鸭绿江畔,入伍后的 次外出,他便迫不及待地去了鸭绿江。

走上断桥,冉立智看着滔滔不绝的江水,遥望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仿佛听到高亢激昂的军歌和震耳欲聋的炮声……

立志当精兵

陈松、候治国\推荐整理

秋夜骤凉,繁星满天。

某防空旅训练室里的时钟指向零点,一个身影却在忙碌着。战友站岗归来见此情景,不禁感慨:“不愧是立志,真‘励志!”

马立志这个名字是爷爷马德成给他起的,希望他能立下远大的志向。马立志从小的志向,就是像爷爷一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马德成13岁当兵,随部队转战东北战场,参加了辽沈战役,还当上团长的警卫员。年,马德成随部队入朝作战,担任电话排排长,负责接线和维护线路。

年初的一个深夜,敌人发起反攻,炸断了 和朝鲜人民军联系的电话线。为了保障通联,团长命令马德成10分钟内必须接上。

当时,敌人的飞机在头顶盘旋,炸弹一排排地往下落,情况极其危险,马德成在雪坡上爬了多米,把敌人炸断的15处线路一一接上,圆满完成了任务。战斗结束后,组织上给马德成记了功。

一次战斗中,马德成给阵地传信,却误闯敌人的岗哨。躲避敌人追击时,他不慎碰响了地雷,小腿被弹片划出长长的一道口子,鲜血直流。他用绑腿布把伤口扎紧,继续前进,躲开敌人的追捕。为了完成任务,他带着伤跑了一天。

返回连队时,血水把他的裤腿、袜子和鞋都染红了。

17岁那年,马立志高中毕业后来到军营。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凡事都要争 ,决不辜负爷爷的期望。

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马立志成了战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次参加战术训练时,他刚爬进低桩网,手肘就被地上的尖石划破,但他一声未吭,硬是用这条受伤的胳膊爬过终点。

班长惊异:“为什么不吭声?”

马立志回答:“这点伤不算啥,和我爷爷当年相比差远了。”

新训快结束时,班长问马立志想当什么兵。马立志说:“我要当侦察兵,因为侦察兵能在敌人眼皮底下作战。”

然而,马立志来到连队时,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每天,他都和指挥镜、空情图板打交道,练得最多的是测角度、量距离。

“不管练啥,先练精再说!”平凡的岗位并没有浇灭马立志的热情,为了提高测算精度,他每天抱着指挥镜练到两眼通红;为了提高作图速度,他专门找到旅里的作训参谋虚心请教。

一次对抗演练中,马立志在远方空情哨位用望远镜观察到一个小黑点,向上级报告核实,却被告知雷达并未捕获到。

“这很可能是‘敌’机低空突防。”

马立志将观测到的目标位置上报给营指挥所。几分钟后,他们果然发现目标绕到侧面来袭,马立志因此受到上级表扬。

“军人就要做一颗上膛的子弹!”

一次营队组织演讲比赛,马立志 个走上台,讲述爷爷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故事。如今,他立足岗位精武强能,誓要在战场上再立新功。

爷爷的嘱托

佟鑫博\推荐整理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床前,望着床头挂着的军装,时不时摸摸上面闪亮的军功章。老人脸上深如刀刻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硝烟弥漫的过往。

老人名叫齐振邦,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也是某炮兵旅排长齐贺的爷爷。齐贺过去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从小,他就喜欢听爷爷讲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转眼间,齐贺长成一米八的大个,即将迎来人生重要的抉择。“我要考军校,我也要穿军装。”齐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爷爷,老人家高兴得合不拢嘴:“好男儿就要志在四方,建功军营。”

临近军校报到的日子,齐振邦颤巍巍地把齐贺送到大门口,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干,不能给爷爷丢脸,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

“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带着家人的期许,齐振邦来到军校。

自从上了军校,爷爷成了齐振邦思想上的“指导员”。他常和爷爷在电话里交流思想,分享感悟。

军校的4年间,齐贺牢记爷爷的嘱托。他不仅学习刻苦,还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中摘金夺银,成绩名列前茅。军校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分到某炮兵旅的一个荣誉连队,光荣地成为一名排长。此时,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今年初,齐贺答应爷爷,休假时要带他去看大海。这个旅游计划反反复复修改了几遍,好不容易才确定下来。但就在准备休假的前一天,单位接到迎接上级考核的通知。军令如山,他推迟了休假。

“爷爷,我这边有任务,最近回不去了,不能陪您看海了。”

“小贺,你现在长大了,既然穿上这身军装,就要对国家尽忠。爷爷没事,你就安心工作,等有空了再去。”

爷爷的几句宽慰,给齐贺鼓了劲。随即,他又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

“给任务就是给荣誉,要干咱就干好。”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齐贺每天带头训练,为练速度,他背着装具武装越野,一个月穿坏了5双袜子;为练力量,他的手掌磨出老茧,在10米抓绳上留下斑斑血迹;为练射击,他一练就是一天。

在专业训练阶段,齐贺白天和战友一起扎进装备车上练精度、钻到车下排故障,迷彩服上一把汗一把油;晚上,他和技术骨干集智攻关,及时解决训练中的疑难问题。

星光不负赶路人。最终,齐贺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成为连里的技术骨干。

来源:北陆强军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