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发布会上,市政府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冯剑介绍,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这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施工图”。
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之一。“十四五”时期,总体目标已经明确:到年,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和空间布局基本形成,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国际高端要素加速聚集,对外交往丰富活跃,国际化服务环境全面优化,初步形成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中心。
具体来说,就是在服务总体外交能力、国际交往活跃度、国际要素集聚度、国际化服务水平、城市国际美誉度等五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规划》提出7个方面31项重点任务:
服务国家总体外交
这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首要职责。
《规划》提出探索建设元首外交全方位服务保障机制,高标准建设首都外事接待资源体系。健全完善重大国事活动防疫工作方案,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重大国事活动安全组织。推动更多全球治理活动和项目在京落地,提升北京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制定实施《北京市“迎冬奥促提升”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服务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这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基础。
《规划》提出持续优化“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健全完善雁栖湖国际会都功能,加快雁柏山庄和栖湖饭店建设,适时启动松秀园组团建设,打造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的核心承载区。建成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国际会议会展综合体。
实施《东坝地区规划建设方案》,高标准建设第四使馆区,打造“第二个三里屯”。依托中轴线等历史文化遗迹,特色胡同街巷、传统四合院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更多“小而美”“雅而秀”的外交外事活动场地。
引聚国际高端要素
《规划》提出探索建立国际组织招引目录,制定支持国际组织落户的若干措施,争取符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国际组织及分支机构落户。加快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积极导入国际化高端产业。
持续提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大力吸引海外人才,统筹推进国际人才出入境、停居留和生活服务便利化、国际化,提升国际人才吸引力和黏性。
完善对外交往布局
《规划》提出加强友城交往顶层设计和工作统筹,突出与重点友好城市和首都城市的务实合作,绘制“友城产业地图”。系统挖掘首都民间外交主体和资源,强化各领域资源对接与合作。
深化国际抗疫合作,加强与国外地方疫情防控经验交流分享,支持国产疫苗境外推广使用,扩大防疫产品出口海外。
优化国际服务环境
《规划》提出在“三城一区”等国际人才密集地区加强国际学校建设,优化国际学校学位配置。落实国际医疗服务医保配套政策,推动实现流程、服务、环境等与国际接轨。设立“一站式”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加快实施国际人才公寓建设、示范街区改造等项目。
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北京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持续优化城市国际语言环境。
塑造大国首都形象
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展现社会主义大国首都国际形象。
具体内容包括,精心打造“北京日”“北京周”“魅力北京”“北京之夜”,做强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国际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双奥之城”优势,加强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引进更多顶级国际体育赛事等。
筑牢首都涉外安全
《规划》提出发挥首都联防联控机制作用,落实全链条防疫管理措施。优化推广国际版“健康宝”,做好在京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健全完善重大涉外活动防疫工作方案,为国际性会议展览、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安全有序开展提供保障。落实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健全涉外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全面防范各类风险隐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