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那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汽车工业战略研讨会,是笔者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参加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揭开了轿车发展的序幕。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赵英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介绍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饶斌的文章,不禁让我回忆起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简称中汽)工作的时光,追忆那些汽车工业先辈的努力奋斗。其中,印象最深是年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汽车工业战略研讨会。对那次研讨会记忆,近年来逐渐有些模糊,必须尽快写下来,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之所以说那是一次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因为那次会议正式揭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轿车的序幕;初步确定了轿车发展的路径;从参加会议人员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元老重臣基本出席,他们对既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汽车工业年发展远景规划进行讨论。
那次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段君毅(中顾委常委,原北京市委书记、机械部部长)、周子健(国家计委副主任、原机械部部长)、饶斌(中顾委委员,原机械部部长、中汽公司董事长)、周建南(原机械部部长、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主任)、刘西尧(原教育部部长、二机部部长)、何光远(机械部部长)、祁田(原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张逢时(原机械部副部长、汽车局局长)、李刚(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陈祖涛(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干志坚(国家计委副主任)、孟少农(原二汽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守华(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副董事长)、胡亮(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顾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方劼(原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沈曾华(机械部司长),一汽的耿昭杰、徐元存、黄兆銮、李治国等厂领导也参加了会议,周子健的秘书朱之鑫也参加了会议,后来他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财办主任。总之,从参会人员即可以看出那次会议非同一般,讨论的问题也不同凡响。
会议发起源自一汽年7月15日,在纪念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投产30周年之际,正式投产换型改造后的新车型CA,老产品CA10停产,邀请老领导回厂参加庆祝活动,参观一汽改型换代的成果。饶斌和段君毅、周子健等老同志相约,在一汽座谈一下汽车工业发展战略问题及到年的远景规划。
会议分成两个阶段:在一汽开始座谈(在一汽74栋会议室),主要是各位老同志发言,自7月17日开始,到7月下旬结束;大约8月初在北京继续讨论(在北京市政府刚刚建成的宽沟招待所),这一阶段比较具有正式会议的样子了。会议主要由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落实,中汽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与会,参加的专家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多了。议题也集中于给中央的《关于年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报告》写作内容上,大约在10月初结束。这是笔者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参加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次会议。
笔者和何春阳(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科技部副经理)在7月15日接到通知,到长春一汽开会。当时领导只是交代,老领导们要座谈一下汽车工业发展。何春阳负责给老领导提供研究的参考资料及看法,他是当时中汽公司研究汽车市场的主要专家,并且对有关技术经济问题有深入研究。我主要负责整理谈话纪要,并起草文件。
会议开始讨论时,比较活跃,没有官话,老领导发言都很有个性,颇为风趣。他们发言饱含沧桑,又高瞻远瞩。孟少农先生就是在此次会议上讲出了“造载货车是上中学,造轿车才是上大学”的警句。
长春开会期间,老领导们讨论几天后,由一汽安排到长白山等地游览、休息。何春阳和我在一汽邱主任带人帮助下,整理讨论纪要。老领导们发言时,大家即兴插话,讨论实际由段君毅主持。
老同志们发言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汽车工业“七五”规划的执行。当时中国汽车工业主要发展方向还是载货车,解决“缺重少轻”问题。对汽车工业“七五”发展,老领导们认为,要走“联合、专业化、高水平”发展之路,不要各搞一套,重复建设。段君毅老部长还风趣地说:“发展汽车工业要地不分南北,厂不分军民。”但他们对当时体制下的重复建设,也显得有些无奈。刘西尧说:“关键是大家都想当老大。”
汽车工业发展需要国家给与支持的政策。当时,汽车工业已经被确定为支柱产业,但如何成为支柱产业,政策并不明确。老领导们从投资、市场、引进外资、产品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进行了议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还是呼吁国家多一些投入、多一些税收优惠,同时在不影响自主发展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汽车工业的长期规划()。随着陈祖涛到长春代表中汽公司讲了汽车主管部门的意见,讨论逐渐集中到汽车工业年发展规划,尤其是轿车发展上。经过反复讨论,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轿车到了应当加速发展的时候。“七五”要加大轿车发展的力度。结合市场预测,大家认为,到年中国汽车工业中轿车应当占有足够比重。“七五”之后每五年,要搞一个轿车大项目。但是,如何上轿车项目的路径方面,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像建设一汽那样,由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建设;另一种意见认为,在改革开放环境中,再由国家集中力量建设的路子已行不通了,也不利于大企业发展,应当依托一汽、二汽(东风)两家大汽车企业,上大项目。后一种意见最终得以落实为轿车发展规划。所谓轿车发展的“三大三小”规划,就是这次会议中初步确定的。
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会老领导对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给予高度重视。他们特别强调了自主创新。其中孟少农先生的发言,尤为恳切。他说:“我们现在的基础比南朝鲜(韩国)起步时强多了。我们今后用7-10年的时间好好做,把轿车、轻型车都做上来是可能的。这中间我也赞成引进外国技术,利用外国一些可以利用的东西。但要为我所用,而不是为他所用。我们同外国一些资本家打交道,他们有个共同特点,都说我不卖技术,说得非常绝对。你要搞我可以给你搞CKD,可以让你增加自制率,我和你合资都可以,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放松的,就是技术权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自主技术开发非下决心搞不可。即便人家卖技术、卖产品,也要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汽车工业的出口创汇。大家认为,汽车工业要成为支柱产业,应当为国家出口创汇。能够出口创汇,既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也是支柱产业的标志。当时周建南任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领导小组的组长,对此尤为感兴趣。
到9月份,讨论已经很深入了。段君毅说:“我们的议论就到这里吧。否则难以形成文件上报了。”至此老领导们的参与正式结束,由中汽公司继续完善、打磨文件。
在老领导意见的基础上,中汽公司征求汽车工业主要企业、研究机构意见后,反复修改成文,《关于年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报告》于年10月23日上报国务院。
《关于年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报告》中提出:到年轿车、载货车之比为4:6;年当年汽车产量达到万辆;出口创汇50亿美元;载货车、大小客车以及各种专用车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小轿车不再依靠进口;要加速形成自主开发能力;集中力量先扩建、改造一批高水平、系列化、多品种、大批量的汽车零部件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产品、工艺、管理技术和资金;汽车工业横向配套产业要同步发展。
这次会议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揭开了轿车发展的序幕。今天,会议提出的目标,有些已实现了,例如: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规模已连续居世界第一,出口创汇也早超过了50亿美元。但是有些目标仍有待努力,例如:汽车零部件行业仍然薄弱,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不尽如人意。孟少农先生在会议上说:“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能力,要过日本这一关。我就说这一个指标。要是咱们没有办法与日本车竞争,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没有解决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任重道远。
宽沟会议结束的傍晚,在段君毅建议下,大家乘车到雁栖湖看了看。暮色已深,除了湖波月色,苇影绰约,什么也看不到。但是,那个夜色和那次会议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由于过去较长时间,记忆难免有模糊之处。希望今后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有兴趣的学者进一步完善、修订。(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赵英)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