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年间,她从一个辉煌壮丽又满目疮痍的历史古城,变为繁花似锦、气象万千的大国首都,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大都市前列。首都北京的变迁,正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伟大历程的历史见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9次视察北京,14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为首都建设谋篇布局、指路领航。
北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情关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首都这张中国的金名片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转型发展——
挥洒绿色最美底色
年初,首都北京交出了一份被称为“绿色成绩单”的最新数据:PM2.5年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地表水全部还清;森林覆盖率达4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2.4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人均期望寿命82.43岁……治理“大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北京新时代的奋斗,一步一个脚印!
城市发展深刻转型,“动批”的变化很有代表性。
今年2月下旬,位于北京西北二环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核心区正式亮相。这里曾经是喧嚣了30年的动物园批发市场,一度有3万从业人员,日客流10万人。逼仄、拥堵、脏乱,正是北京“大城市病”的一个缩影。如今,市场疏解,“动批”的市场大楼还在,入驻其中的却是一家家金融科技行业的翘楚。
根据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北京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2.34万件。一般制造业企业集中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大规模疏解任务已基本完成,在人口、建设用地、建筑规模“三个减量”的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从年的人均21.2万元提高到28万元以上,超大城市减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北京以钉钉子精神治理“大城市病”,整治背街小巷、清理违法建设、缓解交通拥堵,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3.1%,城市环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从“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努力解决好“家门口的烦恼”,到紧扣“七有”“五性”把民生实事落实,再到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环境就是民生”,北京以“咬定蓝天不放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持续治理大气污染;以“誓向污水要清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创新治理水污染;以“誓与沙尘比高低”的精神,持续植树造林,创造了生态环境快速改善的奇迹。
当前,北京正落子发力,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为首都发展营造新的优势!
保护老城——
守好历史文化遗产
拥有多年建城史和多年建都史,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北京魅力所在。进入新时期,北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更开阔的视野挖掘古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城市保护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告别昔日的“旧城改造”,推进新时代的“老城整体保护”。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通州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先后规划建设,首都的空间结构调整为“一核两翼”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北京推进老城整体保护规划,开展核心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推进传统平房区地下文物保护,扩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最大限度留住老城历史记忆。与此同时,城市更新稳步展开,百年商圈焕发青春,老旧小区再现生机,百年隆福寺成为时尚打卡地。
以更广阔的视野,对历史文化实施全域保护。在老城之外,颐和园、西山等“三山五园地区”保护建设精细推进;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规划建设消息频传。
壮丽恢宏的城市中轴线,挺起大国首都的脊梁。北京推出申遗工程,对全长7.8公里的古都中轴线进行全面保护。登高远眺,钟鼓楼向北,城市新的轴线豁然展开,延伸至奥林匹克公园的仰山之巅,奥运元素闪耀,北中轴线成为璀璨的“时代轴线”。在最新规划中,北京的南中轴线也已悄然成形。它由永定门向南,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笔直向前,展览与艺术、科学与生态、居住与商业,多种要素交替呈现,它的正前方是凤凰展翅的大兴国际机场,南中轴线被称为首都的“未来轴线”。
历史文化与当代发展成就交相辉映,融合成大国首都独特的风采。
科创中心——
创新发展再攀高峰
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使命与任务,发生重大变化。一词之变,力承千钧。
雁栖湖畔,承载基础研究新前景的怀柔科学城,正脱颖而出。
谷雨时节,北京东北部百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式建筑伴着周围吐绿的枝条拔节生长,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正加速形成,支撑原始创新的力量正在这里集聚。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预计今年6月试运行;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预计今年6月土建工程竣工……
以“三城一区”融合发展为抓手,北京全力打造科创中心主平台:中关村科学城,向北扩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中关村实验室启动区空间已完成配置;怀柔科学城,29个科技设施全部开工,以科研院所、高校、科创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生态初步形成;未来科学城,昌平国家实验室挂牌,23个央地、央校协同创新平台相继建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产值超过亿元。
向创新要活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布局,中关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量子科学研究院、国际领先深度学习智能芯片、国际领先柔性显示技术、国内第一代石墨烯生物芯片……一批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年达7.2万亿元;93家独角兽企业约占全国一半,成为全球风投和“独角兽”企业最集聚的区域之一。
“到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到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年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定下目标。新的征程,北京再次起航。
《人民日报》(年05月06日09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