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
回望五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全面提速,“四个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城市治理创新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京华大地上的火热实践,正让“新时代、新蓝图、新北京”全方位照进现实。
即日起,“发展北京”推出“我们这五年”专栏,分领域巡礼首都五年发展成就,聆听铿锵足音,领略壮阔征程。
今天我们将走进生态涵养区。北京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的“大屏障”“大氧吧”“大花园”“大京郊”,承担着保障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是首都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承载地。五年来,北京市定制度、建机制、强支持、优生态、促发展,凝聚各方合力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8%。
五年来,生态涵养区通过营建大规模绿色空间,不遗余力守护好首都生态屏障,主动承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适宜功能,绿色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正在由守护绿水青山、筑牢首都生态屏障进入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阶段。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批制度性成果引领生态涵养区建设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涵养区发展,不断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生态涵养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制度护航成效显著
年以来,北京市先后制定《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等文件,建立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机制、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鲜明提出“把守护好绿水青山当作生态涵养区的头等大事”“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的功能导向,支持生态涵养区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生态涵养区各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均将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纳入规划,聚焦百花山等自然保护地、密云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出台相关规划和方案,围绕世园会、冬奥会等重大活动落地谋划会后利用,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延庆、门头沟、平谷、密云等区率先开展GEP分区核算,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实践基础。
▲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区
法治保障持续增强
年,北京市启动生态涵养区立法,《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于年6月5日起施行,成为国内首部省级层面对特定功能区立法。同步启动执法检查,从生态保护、规划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完善生态涵养区配套政策体系,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文件印发实施,为全国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
近年来,生态涵养区坚持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围绕“两山三库五河”实施高水平生态涵养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规划管控落实到位
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加大拆除违法建设、腾退土地等专项整治力度,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年,生态涵养区(5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万平方米、腾退土地公顷、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家,截至年底,门头沟、密云、平谷、延庆4区创立“基本无违法建设区”,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腾出宝贵空间。
生态涵养水平不断提升
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通过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工程,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建设,主要河流跨界断面全部达标,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年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通过生态补水实现永定河北京段全线通水,官厅水库水质保持Ⅳ类标准。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良,年生态涵养区PM2.5平均浓度31.3微克/立方米,低于全市1.7微克/立方米,成为北京名副其实的“大氧吧”。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平谷、延庆2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密云、怀柔、门头沟、房山、昌平5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已达标,延庆、密云、门头沟、怀柔4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延庆、门头沟、密云、怀柔、平谷5区成功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平谷区金海湖
接续承接“四个中心”重大功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逐步清晰
生态涵养区具备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基底,具有承办承接重大活动和项目的生态优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门头沟区
加快推动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资源型传统产业全面退出,近五年重点园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怀柔区、密云区
高标准建设怀柔科学城,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信息和科学仪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雁栖湖国际会都影响力不断增强,-年累计举办世界中小企业大会等国际会议70余场、会议会展活动余场。
▲怀柔科学城
平谷区
持续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产业,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着力打造“农业中关村”。入选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延庆区
紧抓筹办冬奥会、世园会契机,加快培育现代园艺、冰雪体育、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无人机等特色产业,-年累计新引进企业超过余家。成功打造首个以体育科技为主题的中关村(延庆)体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有70余家冰雪体育企业入驻。
▲中关村(延庆)体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
全力保障生态涵养区权益“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落在实处
加强生态涵养区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保障,-年累计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亿元,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亿元,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交通通达效率不断提升
为有效保障重大活动的筹备与举办,京张高铁、京沈高铁及相关站点相继建成投运,京张高速、市郊铁路怀密线、国道绕城线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京密快速路、国道新线高速、承平高速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区区有轨道交通”“区区有高速公路”即将实现。
▲市郊铁路怀密线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全部实现。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投入使用,中国农业大学落户平谷区取得积极进展,“区区有高校”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原城区70所医疗机构已与生态涵养区77所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区办市管、培训指导等方式开展帮扶,生态涵养区医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培育壮大绿色产业高精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
生态涵养区立足生态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重大机遇带动作用,“一城两带多园”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年生态涵养区(5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49:28.46:69.05,第三产业占比比年提升17.7个百分点,与全市第三产业占比差距不断缩小。
重大功能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以中关村各分园为代表的重大园区发挥创新驱动,积极引进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高精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年,生态涵养区(5区)中关村科技园企业总数增至家,较年底增长66%,总收入增长17%。科创智能、智慧物流、数字经济、医药健康、现代园艺、冰雪体育、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无人机等新兴业态加快集聚。
乡村振兴产业做精做强
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举措,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高品质发展。精品民宿、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蜂盛蜜匀”“妫水农耕”“灵山绿产”等特色品牌加快培育。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总体上增速与全市水平相当,其中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密云区金叵罗村精品民宿
结对协作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不断拓宽
依托结对协作机制,创新建立跨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各结对区协作共赢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自年起,平原区对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1亿元,对房山区(山区)、昌平区(山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0.5亿元。
生态环境共建共享
进一步夯实生态屏障
朝阳区支持密云区实施密云水库监控体系建设,提高水库管理智能化水平;海淀区支持延庆区康西森林湿地建设,改善官厅水库周边环境;东城区支持怀柔区实施雁栖河生态廊道工程,提升怀柔科学城生态环境;丰台区与房山区、顺义区与昌平区加强交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进京重型柴油车联合执法。
公共服务资源互通共享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结对区累计开展跟岗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余次,促进生态涵养区基础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平原区累计派驻生态涵养区医护人员超过人次、看诊患者近2.4万人次,生态涵养区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绿色产业联动发展
结对区紧抓功能疏解承接机遇,平原区主动引导适宜资源要素向生态涵养区流动,助力生态涵养区加快培育高精尖产业。平谷区积极对接北飞蓝图等开发区企业,联合搭建无人机研发-制造-试飞产业链;密云区、朝阳区扎实推进“双创中心”建设,为产业协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延庆区依托海淀区中关村产业平台引导紫荆清航等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入驻。
通过劳务协作助力农村居民就业增收
建立就业岗位信息共享机制,联合举办定向招聘会,平原区公共服务类岗位优先向生态涵养区倾斜,累计推动生态涵养区实现就业余人。
生态涵养区这五年,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以首都发展为统领、落实绿色北京战略的具体体现。未来,北京将深入推进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蓝天成为大国首都靓丽底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