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雁栖湖 >> 雁栖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解读安国奋进密码安国市以中医药产

来源:雁栖湖 时间:2023/5/19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安国古称“祁州”,是一个因药而立、因药而兴的城市,素有“中国中药材之乡”“千年药都”“天下第一药市”等诸多美誉。

今年9月,河北省首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安国市召开,展示多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以中医药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变革的巨大成就,赢得一片肯定、表扬、赞美之声。人们不禁会问:过去几年,安国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其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神奇“密码”?

走进安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全面崛起,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根本转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变”是概括安国发展成效的“关键词”

药业经济之变:正在实现由“三分天下有其一”向“半壁江山”的跃升。近年来,安国药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攀升,贡献度越来越大。据统计,中药材市场交易额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8.45%;药业增加值、药业税收占全市GDP、财政收入的比重由年的36.2%、38%,增长到现在的39.1%、45%。同时,也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截至9月底,全部财政收入增速12.8%,居保定市第一,一般预算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24.1%、18%,位居全市第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

平台载体之变:正在实现由县级平台向省、国家乃至国际平台的跨越。近年来,安国市委、市政府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药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先后建成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现代中药农业园区、数字中药都等一系列产业高端发展平台,承接中医药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向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方向跨越提升。据了解,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被工信部评为河北省首家国家级绿色园区,全省排名由年位上升为年的12位,短短5年上升了位,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中医药产业的高端平台。

城市面貌之变:正在实现由“古老城镇”向“现代新城”的华变。安国作为千年古县,多年以老旧“闻名”。而在近几年,城市面貌却发生巨大变化,打通断头路,修建新外环,构建七纵八横的路网,主城建成区面积由年的13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17平方公里;宽敞整洁的街道,随处可见的绿地,霓虹闪烁的夜景,功能齐全的小区,古典时尚的中央步行街,清澈见底的安泰河,数字中药都广场、药都文化特色标志性雕塑等成为休闲娱乐“打卡地”;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大酒店成为新地标……许多外地人无不惊叹其“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安国籍在外人员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市情民心之变:正在实现由干部“辛苦指数”向群众“幸福指数”的转化。近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在安国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各级干部戮力同心、苦干实干、艰苦奋斗,全市人民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截至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年增长4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年增长45.5%,广场绿地越来越多,街道路面越来越宽,城乡环境越来越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赞扬,据安国最新市民满意度测评调查显示,市民满意度达91.5%。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安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走出一条以中医药产业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路,呈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发展态势

坚持高端规划引领,明确以中医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坚持高端定位、高端规划,引领高端发展。一是高端定位。抢抓“省部共建中药都、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药产业转移、国家大力振兴中医药事业、雄安新区建设”四大战略机遇,确立国家级“中药产业聚集之都、健康文化养生之地、绿色生态宜居之城”三大功能定位,实施“中药产业创新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养生文化提升”三大主体战略,全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安国中药都”。二是高标规划。聘请高端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城乡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规、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实施“全市一域、多规合一”,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绘就蓝图。三是高压落实。对照目标、规划和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细化分解,建立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种植、加工、生产、应用一体化。始终坚持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跨越发展。一是种好药。以1万亩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万亩周边区域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1+10+”工程为抓手,加强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梳理总结中药材种植安国标准,推动中药材种植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做好药。积极引导中医药企业向规模化、精深化、品牌化发展,培育旗舰型企业,生产了止嗽立效片、芪黄颗粒等一批“拳头”产品,打造省级中药产业生产核心区、全国最大的中药保健食品生产基地。三是卖好药。整合推动中药材市场、种子种苗市场和旧交易市场搬迁,建成安国数字中药都,实现中药材交易统一标准、统一检验、统一交易、统一仓储、统一票据,全力叫响了“安国无假药”市场品牌。四是用好药。依托“千年药都、关汉卿故里、红色文化”三张文化名片,实施药王庙文化景区、关汉卿文苑、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等“十大健康旅游示范工程”,开发七个大类多个药膳品种,旅游业增加值从年的38.9亿元增加到年的60.3亿元,增幅达55%。

坚持产业链招商,持续建链、固链、补链、强链、延链。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持续推动产业链招商,努力把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一是精准对接,确保“引得来”。瞄准央企、中国强、世界强及国内中药行业领军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培育引进了一批补链强链产业项目。五年来,引进省市重点项目40多个,总投资多亿元。二是建强园区,确保“留得住”。累计投入10亿元,高标准建设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河北省首家国家级绿色园区,成为了京津中医药企业外迁落户、知名中医药企业布局京津的首选地。三是龙头带动,确保“发展好”。坚持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引进百消丹、红日药业、漳州片仔癀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带动培育药都集团、金木药业、聚药堂等一大批本地龙头企业,实现了龙头带动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五年来,入园企业由20多家增长到家,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升级擦亮“安国中药都”名片。高度重视传统药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响“安国中药都”品牌。一是推动产品质量标准化。每年由政府投入1亿元,对安国市场上所有中药材进行全面检验检测。同时,制定中医药市场秩序规范,加大对中药材生产、加工、交易全过程的检测监管力度,促进中药材质量全面提升、全程可追溯。二是推动产业发展数字化。首创“三网合一”新模式,将中药材电子交易、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和全程追溯三大核心体系进行融会贯通,构建了“信息、追溯、质检、仓储、金融、电商、标准化、国际化”八大服务体系,并发布“中国安国中药材指数”,实现中医药产业数字化,成为全国中药材价格“晴雨表”。三是推动市场布局国际化。借助“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全面加强与澳门科技大学以及韩国、日本等中医药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中药材及产品国际化互通的认证步伐,积极争取全国首家中药材综合保税区,推动安国中医药走出国门、迈向全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谋创新、促创新,向创新要动力、要效益。一是营造创新生态。制定《中药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二是搭建科创平台。深化与国家部委、省直厅局、京津冀和澳门高校的合作,加快“京津冀中药产业创新联盟、百强中医药企业联盟”“河北省中药质量研究院、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和“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国联合科研中心”的“两盟两院一中心”建设,推动由“安国制造”向“安国智造”转变。三是引育专业人才。聘请张伯礼、黄璐琦、吴以岭等3名院士以及陈士林、王喆之、周华教授担任顾问,加快职业教育高地试验区及河北中医学院安国分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并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提供实训场所等多种形式,为“安国中药都”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坚持弘扬传统文化,把中医药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坚持守正创新,把中医药文化挖掘好、传承好、发展好。一是深入挖掘。通过查阅史料、公开征集、专家研讨、拜访老药工等方式,对“八大祁药”“祁州四绝”等传统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进行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活化传承。深入实施百名国医大师进安国坐诊、新开百家药膳馆和百家国医馆的“三百工程”,连年开展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等活动,通过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技法,推动中医药文化焕发持久生命力。三是宣传推介。搭建药王庙文化景区、安国数字中药都、安国国际会展中心等高端平台,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药膳大赛、两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以及河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安国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坚持以改革清障碍,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以改革增动力、解难题、清障碍,营造了亲商重商爱商的浓厚氛围。一是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健全“督考合一”评价机制,明确牵头市级领导、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压实各级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二是制定出台奖补政策。出台《中药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优胜企业(项目)奖补办法》《明星企业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同时,探索出台《重大项目建设准入、退出管理办法(试行)》,打造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三是着力为企排忧解难。实行重点企业领导包联责任制、领办代办服务制、企业帮扶制和企业家“早餐会”等“四项制度”,千方百计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尤其是星期二早6时企业家“早餐会”,党政主要领导带领全体市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园区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难题,赢得了企业认可和好评。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把城市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满足民生需求的基础性工作,优先谋划,强力推动。一是“三城共建”拉大城市框架。科学推进城市“西移、南扩、北联、东拓”,实施中部宜居主城、1+1产业新城、南部热海新城“三城共建”,全面启动城市大外环建设,构建七横八纵、内外环路路网新格局,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五年间,建城区面积增加三分之一。二是“经营城市”激活发展动能。采取以地生财的办法,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通过修路、绿化、美化改善城市环境,最大限度盘活城市资产,解决“没钱干事”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道路。三是“人民至上”打造品质之城。深入实施路网改造、城市管理、安泰河整治改造、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等系列工程,加大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力度,打造了万达广场、中铁金街、新发地健康城等一大批商贸综合体和高品质社区,提升了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安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既有常规举措,也有创新措施,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得益于有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安国中药都建设,并将其列为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六大工程”之一。尤其是年以来,省委书记王东峰3次到安国调研,12次作出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安国要建设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举办中医药论坛和企业家座谈会”等三件大事;省长许勤亲临安国,提出“要发挥中药材集散地的传统优势,建设全产业链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并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向世界推介安国;市委书记党晓龙、市长郭建英等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争取政策,一线调研指导,现场排忧解难,这些都为安国中医药发展提供了保障,增强了动能。实践证明: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工作中既要干出成绩,也要争取领导支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发展成就。

得益于有坚强有力、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近年来,安国市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敢抓善管,心往一心想,劲往一处使,广大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抓实干,形成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工作局面。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抓班子、带队伍,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喊响了“从我做起、向我看齐”,激发了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一个凝聚力超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执行力超强的干部队伍,更为关键的是有一个感染力、号召力超强的“班长”。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各项工作的“牛鼻子”。

得益于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气度和定力。近年来,安国市委、市政府经历几次主要领导变动和班子调整,总体工作布局从年的“三个三”战略到年的“三四三”战略,再到现在的“一五六十”战略,看似在变,但以药立市、以药兴市的总体思路一直没有变,传承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一直没有变,做大做强药业经济、建设国际一流中药都的战略目标一直没有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正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安国才实现了快速发展、跨越提升。实践证明:科学谋划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蓝图一经确定,就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把蓝图变为现实。

得益于有追求卓越、事争一流的信心和勇气。近年来,安国始终坚持向先进看齐,对标对表先进。在产业发展上,瞄准国家级中医药产学研基地、国家级中药产业园区、国家级中药材交易市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区等“国字号”发力。在城市建设上,对标北京、上海进行规划设计;在具体推进中,参照北京长安街配装路灯和标识牌,参照怀柔雁栖湖实施街角和商业街区“微改造”,参照延庆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等等。实践证明:任何工作只有把“追求卓越、事争一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事事高标准,件件严要求,才能奋进前行、永立鳌头。

得益于有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和作风。近年来,安国市四大班子和领导干部勇于担当,解决了一批愁事难事,用80天时间全线第一个完成津石高速征地清表任务,用1个月时间完成亩土地征迁任务,用3个月时间建成安国国际大酒店、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用30多天时间完成会展中心周边“两纵五横”7条总长4.7公里道路建设及绿化亮化工程等,展现了“安国速度”“安国精神”和“安国形象”。实践证明:千难万难,只要担当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因此,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必须知难不畏难,主动担当,攻坚克难,才能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原标题:《解读安国“奋进密码”——安国市以中医药产业带动全面发展的调研与启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