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雁栖湖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雁栖湖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筑基固本,稳中求进”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发表演讲,主题为《蓝色能源与碳中和》。
作为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王中林院士开拓了自驱动系统和蓝色能源两大原创领域,将纳米能源定义为“新时代的能源”。他是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和世界能源最高奖埃尼奖得主。在本届雁栖湖论坛上,王中林院士介绍了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原理与应用,特别是在海洋能源领域的应用,这是未来面向碳中和、碳达峰的一项颠覆性技术。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发布的报告,未来取代化石能源的途径之一就是海洋。海洋给我们提供的能量估算是76TW,是现在全世界总能耗的4倍半,但是由于海洋分布广、地理环境复杂且效率低,很难用得上。这是海洋能源收集面临的困境,需要一项颠覆性的技术。
早在年,王中林院士就在文章中提出,是否可以把摩擦纳米发电机做成球形,以很多球连网的网格形结构在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经过不断研究探索,王中林院士研究采取摆钟式结构设计,采用微波式发电,海浪触发一下能摆动很多次,把海浪的低频次信号变成高频次信号,把传递到摆球上的28%动能变成电。
根据估算,在一片山东省面积(16万平方公里)大小的海面,使用摩擦纳米发电机,每立方米水如果能产生10W的电,一米深的水产生的总能量是1.6TW,而这是现在全中国的总能耗。同时,这项发电技术所用的材料都是高分子材料,在总发电过程中实现了无碳释放。特别是对于中国,这项技术可以通过仿造水草的摆动,适应我国0.3-0.8米的相对平静的浪高,在水波中实现高效地将机械功转化为电功。而在成本上,相对太阳能、核能和风能,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技术成本偏低。因此王中林院士表示,自己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
年,王中林院士发明纳米发电机,把微小的机械功转为电功。年,他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年,他把整个方程组拓展,建立理论体系。未来这项技术将走向哪里?王中林院士表示:“未来是靠我们创造的,所以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