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雁栖湖 >> 雁栖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总里程约727公里来看2020年北京轨

来源:雁栖湖 时间:2023/2/3

年12月31日,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16号线中段、有轨电车T1线开通试运营。至此,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总里程达约公里。

年终岁末的这个好消息,是年北京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缩影,也为全年轨道交通建设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北京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提供新技术应用场景,以“智慧轨道”为核心,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服务水平,促进本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四网融合”强化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干线、城际铁路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全面落实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和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京雄城际全线建成通车,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新增交通骨干线路;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开通运营,年冬奥会交通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京沈高铁建成,计划近期全线通车,北京与东北方向各城市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

丰台火车站改建工程、京唐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正在加快建设,计划年至年陆续建成投用,城际铁路联络线二期正在积极谋划,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丰台火车站改建工程效果图

市郊铁路

强化中心城与城市副中心、新城联系

仅年,北京就新增了4条(段)市郊铁路↓↓↓

年6月30日,城市副中心线西延开通运营,房山区增加1条联系中心城与副中心的快速通道。

同日,通密线运营,串联城市副中心与顺义、怀柔、密云等本市东北部各新城和怀柔科学城、雁栖湖国际会都等重点功能区。

年9月30日,怀柔-密云线引入北京北站。

年底,东北环线建成,预计将于近期开通运营。届时,全市市郊铁路运营线路将达到5条,设车站26座,运营总里程将达.3公里,市郊铁路骨架初步搭建。

市郊铁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及指引。年,为满足30-70公里交通圈层快速出行需要,强化中心城与新城、环京地区联系,推动市郊铁路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我市《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等文件。

在解决了“有无问题”的基础上,下一步,市郊铁路发展将进入线路建设与运营质量提升并重的全新阶段。

持续提升已运营线路服务水平,优化开行时点、增加开行对数,提供高质量运营服务。

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研究推进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S2线等线路整体提升改造工作,推动线路向通勤化、公交化功能转变。

加强路地双方合作。会同铁路部门研究铁路资产多样化盘活利用,提升市郊铁路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

织补、加密、优化

年,北京市同步推动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按照“织补、加密、优化”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

随着年末三条线路开通,年底,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约公里。

▲轨道交通16号线中段

年,北京将继续加快建设大兴机场线北延、CBD线等15条(段)在建线路,计划建成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首都机场线西延等,打通14号线、8号线、S1线等线路剩余段,进一步增加轨道交通服务里程。

在建设新线的同时,加快推动既有线改造工作。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开工建设,预计年完工,届时可解决两线之间必须换乘一次的长期“痛点”;地铁6号线、15号线、亦庄线车辆增购工程批复实施,突出大、小交路混跑,实现客流与运力匹配;地铁7号线和9号线道床整治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地铁9号线在北京西站限速运行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地铁宣武门站增建换乘通道工程建成,4号线与2号线在宣武门站换乘能力大幅提升;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车载设备改造工程完工,提高地铁运营的稳定性。

年,还将推动实施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启用改造工程等,加快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水平与服务效能。

“站城融合”推动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一体化规划建设

推进副中心站枢纽建设

打造“站城一体”示范项目

副中心站枢纽作为城市副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已于年11月开工建设。作为未来北京服务全国的客运枢纽之一,这里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城市公共交通功能于一体。

项目将率先实践“站城融合”理念,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具体来说,就是统一规划设计主体,地上经营性开发的配套地下工程纳入项目同步立项、同步建设,地上经营性开发收益反哺项目建设,保障一体化实施效果。

具体来说,项目一体化实施范围约59公顷,地下工程总建筑规模达到约万平方米,其在规划、建设、资金平衡等方面均有较多创新,为后续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提供较多有益经验借鉴。

年,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动副中心站枢纽建设,统筹项目与区域规划建设,实现交通功能与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功能高效耦合,打造“站城一体”示范项目。

集中打造71个轨道微中心

构建区域交通中心、活力中心

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站城融合”的理念也正在百姓身边的不少站点得到了体现。

此前,通过北安河、五路等车辆基地上盖开发方面的有益探索,北京市在各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阶段突出一体化考虑,更加注重同步梳理沿线区域规划和土地资源,加强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年12月底,《北京市轨道交通微中心名录(第一批)》正式发布,明确首批将重点打造71个轨道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和区域发展主要廊道,集聚建设指标和城市功能,集中打造轨道微中心,意味着本市轨道交通“站城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将进一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沿轨道交通线路构建区域交通中心、活力中心,助力实现“轨道上的职住平衡”。

“智慧轨道”以新技术应用推动轨道交通全流程智慧化

首都机场线率先应用5G新技术

打造智慧轨道示范项目

年,首都机场线试点符合5G标准的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等业务的综合承载,具有高可靠性、高移动性、低延时等技术特点。

结合新建线路与既有线改造

分级分类打造智慧轨道

年,《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策划方案》获批实施,在推动线路建设之中,相关部门结合线路特点和实际需求,逐线分析,分级分类实现智慧轨道功能。

如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作为新建线路示范线,将较为全面地实现各项智慧功能。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作为改造线路示范线,将重点突出智慧乘客服务、智慧车辆和设备运行功能。

年12月,北京市协同创新轨道研究院揭牌成立,也将进一步为智慧轨道提供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北京市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

纵观北京市年轨道交通建设,离不开融合、智慧两个关键词。

无论是融合还是智慧,其背后,都是北京市创新推进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服务百姓,更好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站在新起点上,北京市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地推动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提升线网综合承载能力,更好保障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