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时节,晴空万里
怀柔科学城在建项目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
怀柔一手抓疫情防控
一手抓复工复产
科学设施集群初步形成
“聚人气、聚科研气”形成良好态势
“科学+城”框架体系加速构建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怀柔科学城昂首阔步
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
去年落成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实现了科学家把地球装进实验室的设想,它能帮助人们更精准、全面地认识地球变化,预测地球的未来。作为我国研制成功的首个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首个在怀柔科学城落成启用的大科学装置,落成启用仅一年时间,已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参加了国际上的一个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我们的数据已经提交到了这个平台,并且我们所做的数据已经被国际上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所引用。在国内方面,今年北京冬奥会,我们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气象方面的保障服务,在大装置上进行模拟数据,为冬奥会提供精准的气象预报服务。”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工程师助理张贺说。
成绩取得的背后
离不开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潜心研究
大科学装置
正是科研人员实现原始创新的“利器”
目前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已经公开面向所有用户
征集年第一轮普通课题
未来将有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从这里产出
张贺说:“我们真正的验收是到今年年底,在这段时间,我们主要还是以打造装置的科学目标为主,在达到科学目标的基础上,希望做到早建成、早出成果。未来,我希望建成之后,逐步实现开放共享,把我们自己的一些模型和数据,能够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业务单位,利用大装置产出更多的成果。”
与此同时
落户怀柔科学城的科研院所也成果频出
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发布了由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领衔研发的2项重磅科研成果。一项是对经典物理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修正拓展,引入速度项提出了更完善的“计算公式”;另一项是在现有三大类催化剂之外,提出了接触电致催化这一全新催化机制,或将在碳中和、污水处理、医药合成等多领域应用。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是首个整建制迁入怀柔科学城的研究机构
自年10月迁入至今
科研人员安居乐业
广大学生潜心学习
科学的种子
在这片沃土播耕、发芽、结果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胡卫国说:“这里有非常好的科研条件,有十万平的科研建筑,有2.6亿的科研设备,全所余人的科研团队在这里开展科学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微纳能源、自驱动系统、新型高压电源,特别是海洋蓝色能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未来,我们会潜心科研,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
怀柔科学城“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科学设施,今年三季度将全部实现土建完工。其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和5个第一批交叉平台进入科研状态。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首批5个实验站自今年1月20日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预约,共审核通过48份课题申请,批准机时约1.4万小时。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将于9月中旬完成调试并产生束流。到今年年底,29个设施平台将实现半数进入运行状态。
随着更多科学设施加快建设、陆续运行,“十四五”期间,在怀柔科学城工作生活的科研人员预计将达到3万人。立足打造百年科学城,秉承“科学+城”的理念,教育、医疗、交通、住房、商业、文化、体育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国际人才社区、共有产权房、商品房、科学家公寓等住房项目加快建设,到年可提供各类住房约20套。市郊铁路怀密线、通密线和京沈客专建成通车,每天有超过人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同时,共享单车的投放,还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引进一零一中学、中关村一小、青苗国际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中小学科技副校长实现全覆盖。医院、医院创建。雁栖河生态廊道不断升级完善,将为科研人员和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交流、游憩观光、体育健身等活动场所,“远看是花园、近看是家园”的宜居宜业环境让怀柔更具吸引力。
中科院18个院所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科研团队相继进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德勤大学等创新主体快速发展,医院签约落地。今年4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硬科技产业园示范项目——长城海纳硬科技加速器正式开园。首批13家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项目的企业集中入驻,预计达产后年生产总值可达16.5亿元,将为怀柔科学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时代大潮,澎湃向前,怀柔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承载国家战略,肩负国家使命,怀柔科学城正翻开加速建设的崭新篇章,一座有活力、有温度的“科学+城”正在展翅腾飞。
怀柔融媒记者:张立明王飞范静远朱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