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位置和概况
1.1项目位置
北京雁栖湖会展中心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生态发展示范区”内,北起雁栖湖南路、南至县级道路,西邻范崎路、东至私人宅院,总面积14.41公顷,其中建筑占地2.38公顷,景观用地面积为12.03公顷,建筑内部下沉庭院面积0.56公顷。会展中心用于举办大中型会议、活动及展览,是国家级重点项目。该项目为我院与AECOM合作设计完成。
1.2现状分析
▲周边概况图
北京雁栖湖会展中心距离国门首都机场约30分钟车程,距离市区约4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周边m即可见自然植被覆盖的山体,环境优越。场地中心部分的圆形为5万平米的会展中心建筑体。占据了大部分场地空间。场地东侧为14m高的陡坎,需要重新修整后才能利用,室外部分有近1/5的面积位于陡坎之下,由于其汇水面积较大,具有一定地质灾害风险,不能作为会展中心的常规交通及停车使用。
二、设计理念和原则
2.1设计理念——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根据当时会展中心服务于国家级大型会议、活动及展览的定位,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设计理念展现具有代表性的中式自然景观,达到与周边自然山水相互融合的感觉。
2.2设计原则
1.本项目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种有关设计规范,符合北京市有关规划法规、规定的具体要求。
2.注重节能及生态环保:项目位于怀柔生态发展示范区,在雨水收集、节能和生态等方面起带头作用。
三、总体布局
3.1设计构思
▲景观空间手法示意图会展中心的主要观景面为西侧。设计使用微地形围合内部空间,遮挡围绕会展中心的车行道路、停车场及出地面设施等。利用层层升高的微地形与远山融合为一体,形成具有递进关系的景观空间序列。
3.2分区布局
根据场地现状高差分布,将场地分为边坡空间及主要景观空间。
▲布局分区图
3.3主要景观空间
主要景观空间内按建筑由近及远的景观序列,在建筑周边设立水景、草坡、树阵等扩散式景观带过渡至远方的山林景观,将场地与周围环境相连接并融为一体。
由主环路、次环路两条环路相间划分出三层景观环,分别为主环路内侧的内景观环,位于主环路及次环路之间的中层景观环和次环路外侧的外景观环。
近建筑的内景观环设环形水景及种植池,水景呈三角形剖面,靠会展中心一侧由黑色及灰色花岗岩拼出中式纹样,靠环形道路一侧设音乐喷泉,展示迎宾形象。优美的跳泉开启时可随音乐摆动,从布满鱼形的池面上跌落至池中。喷泉关闭时,水面如镜,倒映会展中心与周边的自然山水。
中间层次的环形景观为靠近媒体入口的祈年广场及国旗广场,设计微微翘起的红色窗格图案廊架,将层叠的景墙与远方连绵的山脉一同框入廊架框架之内。在祈年广场进行媒体采访时,这幅动态的风景画作为背景,恢弘大气。
外环主要以缓坡缀花草坪过渡至乡土树种搭配形成的山林景观,与远山的景致融合。
3.4边坡空间
场地原始地形即为东南侧有15米高的陡坎,所以如何处理并利用边坡也是此次设计的突破点。设计后的边坡空间内包括太阳能板区、九曲步道、台地花园等场地。设3米一阶的挡墙,将15米高的陡坎分为5段,且蜿蜒插入两边的地形之中。在挡墙下部及两侧地形处栽植春花植物,形成特色春花谷。由于项目特殊性,在3米挡墙上方设置大量的太阳能板,为建筑提供能源补给。太阳能板有序地排列在弧线台地上,形成壮观的新能源景观。
九曲步道可由地坪标高经过曲折的人行步道下至台地花园,在九曲步道上有突出的平台,可观太阳能板阵列,也可观春花谷。与地坪之上的恢弘气势相对比,春花谷更有一种悠然的意境。
台地花园设置在九曲步道的中间段,此空间灵活多变。有三个雕塑烘托整体氛围,更配合黄铜景墙,可作为与会人员相互沟通、散布、小坐的静谧场所。
四、交通分析
全园交通设计是雁栖湖会展中心景观设计中需要解决问题的重点及难点,其中包括小客车、大巴车、服务车辆及人行动线。
主入口位于范崎路东侧,次入口及服务入口位于南环路南侧。
小客车动线,主入口不作为主要出入口,仅有重要活动时才开启主入口出入小客车。主环路为双向道路,次环路为逆时针单向行驶道路,小客车停车场均位于次环路上。
▲小客车动线分析图大巴车动线,不使用主入口,仅靠主环路作为落客道路,北侧设大巴车专用停车场,与小客车分流。
▲大巴车动线分析图服务车辆动线同样不采用主入口,由于服务入口位于场地西侧,所以主要服务车辆动线均集中在场地西侧,并在大巴车停车位南侧设置服务车辆专用停车场。
▲服务车辆动线分析图主要人行动线在主次环路中都有设置,主要解决停车后与会展中心的路线,外环路中间加入捷径可直接插入内环路。
▲人行动线分析图五、种植设计
在种植设计上考虑四季变化,保证四季有景且重点不同。
绿地的种植设计按照空间特点及功能分为以下3个分区:
▲种植分区图5.1精品种植区
本区围绕会展中心组成内层及中层环,在内层环东侧为与水景对应的种植池,主要种植应季草花及小叶黄杨,应季草花可根据季节及会议会展要求更换,小叶黄杨四季常绿,为冬季举办的会议提供绿色氛围。中层环微地形区域内选择国槐、栾树等夏花植物搭配冷季型草坪及白头翁或百花草甸,广场区域选择高大挺拔的银杏展现秋色并提供遮阴空间。
5.2山林植物区
山林植物区位于外环微地形之上,前景为疏林草地(乡土地被)配植秋色叶树元宝枫、五角枫及特色春景乡土树种白梨、杜梨、山杏、晚樱等;背景为密林设常绿油松、白皮松、云杉配植特色山体结构树种,如杨树类、核桃、白蜡等。
▲外环种植立面5.3春花植物区
本区为边坡空间,特色山体结构树种如板栗、核桃、白蜡等与乡土树种白梨、杜梨,配植特色春花植物如茶条槭、日本晚樱、山桃、山杏等形成春花谷。
▲边坡区域春花植物剖面六、竖向设计
用地整体西高东低,最东侧为15米高的边坡,地势突然降低。设计地形延续现状整体竖向标高,将内环、中环及外环设计高程逐渐升高的微地形,使整体景观在视线上与远山相连接。边坡处现状为直立陡坎,设计3米一阶的大台地与地面相接,用于放置太阳能板,台地两侧设计为自然坡地。
▲竖向设计图
七、下沉庭院
在建筑内部地下二层西侧有一处半环形的下沉庭院,其面积为.72平方米。下沉庭院的设计将祖国的江山融入景墙之中配合绿植创造独特的庭院空间,寓意江山如画。在景墙设计中加入了中国传统的涡纹元素作为立面装饰。
▲下沉庭院平面图▲江山如画鸟瞰▲下沉庭院效果图
八、建成后实景
丨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