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书写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担当答卷”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乎“国之大者”,是北京融入新发展格局“五子”联动的关键一子,也是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五年来,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意味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北京市当先锋、做表率,以五年创新成果,书写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担当答卷,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自立自强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怀柔科学城东区,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上“风起云涌”,科学家们把模拟地球搬进了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中国首个研制成功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也是怀柔科学城建设征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有序推进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陆续进入试运行阶段,雁栖湖畔崛起一座比肩国际的科学城,向世界发出北京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最强音。
近五年来,北京布局了12个超算中心、46台全球算力强的超级计算机以及凤凰工程、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19个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
谋定而后动,北京市围绕未来技术和前瞻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发布实施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北京“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
肩负国家使命,践行时代担当。围绕信息、生命、能源等领域,北京着力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当前,北京培育与打造的中关村、怀柔、昌平国家实验室已全部实现挂牌,目前正在凝练任务,聚集力量。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要发挥“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一区十六园”主阵地作用。“三城一区”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GDP的1/3。年,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8.3万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在加快建设引领力强、战斗力强、组织力强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北京正在跑出加速度。
挺进“无人区”
源头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从签订聘用合同到在岗投入科研,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所需科研设备论证、平方米实验室改造、科研团队组建工作全部完成。这是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袁之良经历的速度。在袁之良走下归国的飞机时,一切辅助工作都已备好。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称:量子院)科研支持工作的开展,以“天”为单位计算。这样的速度,也孕育着刷新世界纪录的科技成果。今年4月,量子院发布了一项刷新世界纪录的成果:实现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这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实现的最长量子直接通信距离,相当于在鸟巢与延庆冬奥村之间能安全寄递“量子信”。年的中关村论坛上,量子院发布的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标志着中国在超导量子芯片研究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
五年来,量子科技、脑科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研究的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在北京密集落地。北京市出台了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打破传统约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显著,量子院第一代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脑科学中心7项任务纳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五年实施计划;智源研究院发布了全球最大预训练模型“悟道2.0”。
北京支持开展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自主探索。在北京为科学家培植的这片科研沃土上,短短数年间,在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一批世界级成果惊艳世界,涌现出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量子直接通信样机、“长安链”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
一个又一个重大原创成果彰显着源头创新能级的跃迁,北京市正在用“原创实力”征服世界科创舞台。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公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上,北京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榜首,“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奖项占全国30%左右。
面向经济主战场
高质量发展向创新要答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技”在抗疫一线闪闪发光。北京市出台了加强新冠肺炎科技攻关10条措施,组织优势力量开展疫苗、诊断试剂、药物研发攻关,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技术应用。数据显示,北京市研发的5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科兴、中生两款灭活疫苗全球供应超50亿剂;国内首个唯一的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上市并纳入第九版诊疗方案;17个诊断试剂和设备获批上市,覆盖核酸、抗体、抗原类检测方法。北京市还支持开发了AI影像辅助诊断产品、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等新产品。
科技力量一边守护人民健康,一边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稳定经济大盘的有力支撑。
五年来,北京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向科技创新要动能,用科技创新促发展。北京市发布高精尖产业“10+3”政策,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初步统计,年,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达亿元,是年的2.3倍;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为.5亿元,同比增长.7%。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须向创新要答案。北京市实施科技服务业“双百”工程,优化产业生态,培育龙头品牌,推动高精尖科技服务业能级跃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筑基扩容”“小升规”“规升强”三大工程,健全培育和支持服务体系,形成梯次接续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格局,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为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北京出台“若干措施”,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流通渠道。北京还全力支持朝阳区建设高质量创业投资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聚焦硬科技投资、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优质创投机构。
同时,北京出台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五新”行动方案,设立规模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发布三批60项重大应用场景,项目总金额约亿元。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多项新技术在冬奥会场景落地应用。国家速滑馆的“冰”面,在冬奥历史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造;首钢园区无人驾驶车辆穿梭,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把L4级别的无人驾驶引入冬奥交通服务当中;氢能出行,%清洁电力、智能机器人、无障碍服务等新技术在冬奥会场景中也实现集成应用,为科技办奥提供有力支撑。
在经济主战场,科技自强成为突围解困,让经济更具活力、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创新方案。
(责任编辑:石兰兰)
来源:中国经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97.html